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
Ubuntu系統教調
其中 1. 執行init.d(開機)時讓多核心或hyper-threading(超執行緒)的CPU發揮同步處理功能
2. RAM夠大(比方說2GB)直接利用RAM不使用swap
滿不錯的!
WINE 加入中文自型
加入中文字型的方法可參考以下
http://odinq.blogspot.com/2008/08/wine.html
但我因為幾乎都是為了 ie only 的網頁才使用 wine,
故就沒試過了!
Ubuntu更改 grub 開機順序
預設是ubuntu,
如想由其他os 預設開機:
1.開機後打開終端機.
2. sudo gedit /boot/grub/menu.lst 開啟menu.lst檔案
3.找出default 0
4.把0改成windows開機的次序(如果由0開始數是第3個.就改成3囉)
5.存檔..重開機...
Mac 遠端登入Ubuntu桌面
- 系統> 管理 > 登入畫面
- 輸入 administration password
- 標籤【遠端】> 在【風格】處,選取【當成本地端】
- 關閉視窗
#sudo apt-get install xnest
X11 on Mac OS X
- Just slide in your Tiger install CD.
- When it’s in, scroll down the Finder window slightly and you’ll see Optional Packages or something similar.
- Run that app and install X11.
Connecting
- 打開【應用程式】=>【工具程式】=>【X11】
- 輸入Xquartz -query ipaddress :DISPLAY_number ,例如:Ubuntu 的 ip 是192.168.1.110 ,則輸入
Xquartz -query 192.168.1.110 :1 (注意冒號前要有空白) - 按照出現的視窗輸入使用者名稱密碼
- 預關閉視窗,則在X11終端機處,按下 Ctrl + C
從XP遠端連線,使用Xming:http://sourceforge.net/projects/xming
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
Ubuntu with Raid
想在pc 上安裝 ubuntu8.10,
也要跑 raid 0 ,
這樣原本的ntfs磁區資料才會留著,
直接掛載上去就可資料互用,
要安裝 ubuntu with raid 0 必需要使用 alternative版本來安裝,
安裝過程很順利的抓到了硬碟,
會有詢問是否使用陣列的對話,
按下確認後,很順利的辨識出原有的磁碟分割和資料,
基本上是比xp的安裝更為便利 ( xp 無內建驅動)
2009年2月15日 星期日
有thinkpad 的人,
應該都無法否認 trackpoint 的好處,
最重要的,它可以讓你在使用nb 時,
雙手的手掌至始至終都可以不移動,
觸控板的nb ,每當要使用mouse,
就要把手移至觸控板,移動好游標後,
再將手移回鍵盤打用,
長時間下來,對手是不小的負擔!
而trackpoint 讓這問題獲得了解決,
按住滑鼠中間鍵,讓trackpoint 變成 滾輪以拉卷網頁的功能,
更是讓人喜愛!
但不管是ubuntu 還是 puppy linux,
都無法預設使用此中間鍵滾輪的功能,
puupy linux 下的解決方法:
加入以下幾行在 /etc/X11/xorg.conf 的 mouse 設定中:
Option "Device" "/dev/input/mice"
Option "Protocol" "ImPS/2"
Option "ZAxisMapping" "4 5"
Option "Emulate3Buttons" "true"
Option "EmulateWheel" "true"
Option "EmulateWheelButton" "2"
Puppy Linux
無意間看到了有關 puppy linux 的討論,
goolgle 了一下,找到了這個網頁:
中文化好像只有聖誕特版 ( 4.0 ) 的有支援繁體,
所以就試了一下,
非常的精巧,整個系統不過就 100 mb 不到,
但光碟開機後,出現了一行字:
Loadinf Kernel drivers needed to access disk drives.
然後就再也不動了。。。當機!
puppy linux光碟裡沒有太多help 檔,查不到相關資訊,
嘗試輸入開機指令
acpi=force
就順利安裝了!
不過因為我的thinkpad 光碟機快掛了,
所以loading 到 ram 裡花了一點時間,
但loading 好之後,就跑得相當順暢了!
利用裡頭的 【選單】==>【puppy選項】==> 【puppy 通用安裝程式】 ,
選擇精簡安裝!
將整個光碟檔放進硬碟,以類似 live cd 的方式去運作,
piii 750 跑得 相當的快!!!
安裝好後,如原本已有安裝grub開機程式,
則需手動增加grub開機選單,
至 /mnt/home/boot/grub 下開啟 menu.list
將以下文字加入:
title Puppy Linux 410 frugal
rootnoverify (hd0,0)
kernel /puppy410/vmlinuz pmedia=atahd psubdir=puppy410 nosmp acpi=force
#acpi=force非預設,依電腦而有所不同
initrd /puppy410/initrd.gz
2009年2月13日 星期五
變更ubuntu 8.10 解析度
解析度只有 800 x 600,
在【系統】==> 【偏好設定】==> 【螢幕解析度】這設定裡,
螢幕的解析度居然只有 800 x 600 以下可供選擇,
經google 一下,找到了解決方案
修改 /etc/X11/xorg.conf :
在終端機下輸入
gksudo gedit et/X11/xorg.conf
在跳出的密碼尋問視窗輸入root密碼
編輯 xorg.conf 的內容 :
將 xorg.conf 的內容全數刪除,
更改為以下內容後,儲存並重開機 ,即有 1024 x 768 的解析度可選擇
Section "Device"
Identifier "VESA Framebuffer"
Driver "vesa"
#VideoRam 4096
# Insert Clocks lines here if appropriate
EndSectionSection "Monitor"
Identifier "My Monitor"
HorizSync 31.5 - 150.0
VertRefresh 75-85
EndSectionSection "Screen"
Identifier "Screen 1"
Device "VESA Framebuffer"
Monitor "My Monitor"# If your card can handle it, a higher default color depth (like 24 or 32)
# is highly recommended.# DefaultDepth 8
# DefaultDepth 16
DefaultDepth 24
# DefaultDepth 32# "1024×768" is also a conservative usable default resolution. If you
# have a better monitor, feel free to try resolutions such as
# "1152×864", "1280×1024", "1600×1200", and "1800×1400" (or whatever your
# card/monitor can produce)Subsection "Display"
Depth 8
Modes "1024×768" "800×600" "640×480"
EndSubsection
Subsection "Display"
Depth 16
Modes "1024×768" "800×600" "640×480"
EndSubsection
Subsection "Display"
Depth 24
Modes "1024×768" "800×600" "640×480"
EndSubsection
Subsection "Display"
Depth 32
Modes "1024×768" "800×600" "640×480"
EndSubsectionEndSection
Section "ServerLayout"
# The Identifier line must be present
Identifier "Simple Layout"# Each Screen line specifies a Screen section name, and optionally
#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other screens. The four names after
# primary screen name are the screens to the top, bottom, left and right
# of the primary screen. In this example, screen 2 is located to the
# right of screen 1.Screen "Screen 1"
EndSection
ThinkPad i Series 1171-9XT
Pentium iii 750 MHz,ram 64mb (內建) + 128 mb 條,
安裝Ubuntu 6.06:
正常安裝下,載入kernel時就會當機,
需下指令 irqpoll ,即可正常安裝使用!
安裝Ubuntu 8.10:
irqpoll 並無效,需改用 acpi=force 安裝指令,
即可正常安裝!
安裝後需更改解析度,系統並抓不到lcd 的解析度!
待下回再寫怎麼更改了!
Ubuntu 6.06 這台 thinkpad 跑起來算是流暢,
但已是不再支援更新了,
所以心一橫還是更新為 8.10,
在這台老電腦上,還算堪用,
至少比xp sp2 快上許多,
加上PCMan大製作出偉大 Lazybuntu ,
真的是讓現今linux 中文使用者,
方便許多,幾乎是 Ubuntu + Lazybuntu 就可解決所有Desktop 的功能了!
五六年前,曾經嘗試過各種 linux 的distribution,
但都是在載入kernel 時就當機,
只有某一版超古老的kernel 才可以安裝,
大約是Mandrake 剛推行時的那幾版,
但無奈當時的中文化實在是不好,
當時中文化最好的算是 redhat 了吧,
但作為desktop也是慘不忍睹,
以我使用 嘸蝦米 輸入來說,光是搞此輸入法就搞很久,
還學了怎麼 compile,學了些基本的指令, ( 我可是連dos 的指令都不會咧! )
總之。。。Ubuntu + Lazybuntu 還真是頭一遭讓我完全轉向 linux 來作為日常使用,
且這次也是我頭一次在這台筆電上順利安裝linux